听群贤论道瞰视光风云——COOC2018目立康杯·眼视光临床案例分享赛回眸

       接触镜验配的技术与艺术,总是在临床中迸发出令人惊喜的火花。2018年3月24日下午3点,6位视光精英各显神通,6个精彩课题展开了紧张而激烈的比拼,最终李剑华医生摘得桂冠, 程月樱、甄妮医生荣获二等奖, 蔡立欢、杨鹏宇、张宸稷飏医生荣获三等奖。COOC2018目立康杯·眼视光临床案例分享赛在眼视光同道的翘首企盼下正式打响。

1

       本次竞赛由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毛欣杰教授担任执行主席,特邀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杨晓教授、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柯碧莲教授、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薛枫教授、天津眼科医院李丽华教授、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姜珺教授、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Oliver Woo教授担任点评嘉宾。

2 3 4 5 6 7








选手风采

《白内障术后病例分析》

11

图/程月樱 河北省邯郸市第三医院

 观点总结   

单眼人工晶体眼配镜应考虑远近不同的距离要求

最佳矫正视力要尝试不同的矫正方法

选择最适宜的屈光矫正方式

沟通+耐心+专业

视光是眼科的起点,也可以是终点。

《高近视大散光带高角膜E值在CRT镜片验配》

12

图/李剑华 广州爱尔眼科医院

观点总结

角膜e值对验配的影响:标尺基础上调整LZA

高e值:放松 33→32

低e值:收紧33→34

RZD调整是CRT镜片核心:

镜片定位问题首先考虑调整RZD

预期降幅越大,考虑增加更多RZD

此病例RZD调整问题:右眼RZD偏细,理论上应该增加550→575

《圆锥角膜交联术后RGP验配经验分享1例》

13

图/蔡立欢 成都新视界眼科医院

观点总结   

本例圆锥角膜的首选试戴片只是思路参考,每个人的观点可能不尽相同,无论选择距离角膜中心点2.5mm/3mm/4mm的位置还是平均k值,这个和圆锥的位置、形状、范围、镜片的设计都有一定的关系,没有绝对的。在试戴过程中以最终的配适状态评估为准。

验配要注意锥顶是否有紧贴镜片后表面的情况,配适弧的接触情况、PC弧的宽度、泪液交换情况。

中重度圆锥角膜患者验配Rose K RGPCL镜片能达到理想配适状态并获得较好的矫正视力,验配过程中平均曲率半径可以作为选择试戴片的基础。

视光医生与眼科医生密切沟通,跨上皮圆锥角膜交联术可以进行RGP验配后要定期随访,观察角膜曲率的变化,配适不良时予以及时更换,同时这一点要和患者有效沟通。良好有效的沟通非常重要。

《调节功能障碍(调节痉挛)双眼视觉训练方案设计一例》

14

图/杨鹏宇 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

观点总结 

在临床工作中,常常会发现有些患者的屈光度数浮动较大,这时应从多个角度分析可能出现的原因。比如检影操作是否严格规范、调节功能是否异常等。另外,可以辅以测量眼轴等其他相关检查来作为参考。

若考虑视功能相关问题,则需要进一步检查是只有调节异常,还是调节聚散均有异常。当然,视功能训练方案也要根据视功能检查结果进行制定和调整。若均有异常,何为原发?何为继发?找出根本原因可以方便我们更快速更有效地进行对症治疗。

《当眼外伤遇上RGP》

15

图/甄妮 北京爱尔英智眼科医院

观点总结   

RGP不仅提高视力和视觉质量,也同时为双眼视功能建立起到1+1>2的重要作用,我们为患者建立双眼视功能任重道远。

对患者而言,这不仅是视力的提高,更是自信心的重建。

《三区toric设计对超平坦散光角膜的成功塑形案例》

16

图/张宸稷飏 绍兴市中心医院

 观点总结  

由于条件所限不能进行充分试戴,根据经验修改镜片设计。

根据患者超平坦且有散光存在的特点进行三区toric设计。

AC toric:更好匹配角膜,保证良好定位。

RC toric:泪液分布均匀,保证塑形效果。

PC toric:泪液交换顺畅,配戴更加舒适。


一等奖

17

二等奖

 19

三等奖

      专业学术交流、精彩案例展示、行业经验分享!通过临床思维的碰撞、理念的探讨,本次分享赛的开展,相信将为眼视光验配医师的临床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。

20

      学术之路,持续远航!目立康愿一如既往的支持大会此类活动的开展,为广大青年医生、视光精英提供展现才华、魅力的广阔舞台!期待下次再相聚!